解释第 12 代英特尔® 酷睿™处理器及更高版本的性能混合架构。
什么是性能核(P 核)和高效核(E 核)及其作用?
第 12 代英特尔® 酷睿™处理器及更新的将两种类型的内核集成到单个芯片中,具有性能混合架构。这意味着这些处理器同时具有强大的 Performance-core(性能核)和灵活的 Efficient-core(能效核),它们的作用各不相同。
性能内核(P 内核):
- 物理尺寸更大的高性能内核,专为保持效率的同时实现原始速度而设计。
- 针对高睿频频率和高 IPC(每周期指令数)进行了调整。
- 非常适合处理许多游戏引擎需要的繁重单线程工作。
- 支持超线程,这意味着要同时运行两个软件线程(不适用于 英特尔® Core™ Ultra处理器(系列 2))。
注意 | 英特尔® Core™ Ultra处理器(系列 2) 全新内核架构可有效处理单线程工作负载,因此不包括英特尔®超线程技术。 |
效率内核(E 内核):
- 物理尺寸更小,多个 E-core(能效核)安装在一个 P-core(性能核)的物理空间中。
- 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 CPU 效率(以每瓦性能为衡量标准)。
- 可实现可扩展、多线程性能的理想选择。它们与 P-core(性能核)协同工作,以加速耗用核心任务(例如,在渲染视频时)。
- 经过优化,可高效运行后台任务。较小的任务可以分载到 E-core(能效核)上,例如,处理 Discord 或杀毒软件,从而使 P-core(性能核)能够自由发挥游戏性能。
- 能够运行单个软件线程。